展望未来三到五年的生鲜冷链发展

当时间回溯到2019年,有一段话还依然让人记忆犹新,“2019年是近十年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可能当时并不以为然,今天看来,至少说是未来五年最好的一年,绝对是不会有错的!
01
生鲜冷链发展的整体现状
1、整体描述
2017年出现端倪的社区团购,到2019年迅速扬起,在2020年各路资本加持的情况下迅速火爆全场,但是一篇“不要紧盯着那几根葱和白菜,还有广阔的星辰大海”的社论出台之后,整个生鲜赛道迅速出现了哑火的情况。
与之配套的生鲜冷链物流资源也从高峰一下走到了低谷,但是物流资源建设的滞后性导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大量的冗余。
这就是从2019年到现在的现状,从平稳到高峰再到低谷的过程,仅仅两年的时间,然而其影响却依然在持续,尤其是后续政府相关鼓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剧了市场的高度竞争。
2、商业体系的问题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生鲜零售领域经历了五波发展,也可是说是五种模式的相互演进,在疫情的情况,无论是资本还是互联网巨头,乃至于传统的企业都出现癫狂的状态。
首先是社区团购的发展。以橙心优选入局为代表,代表着大资本、互联网巨头入场,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里,橙心优选、京东优选、盒马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总投资规模上千亿人民币,但最终只剩下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而美团优选也开始进入收缩并把这块业务与快驴、买菜业务进行合并,未来如何也不知道;而多多买菜更多的是从流量端算账,所以依然在坚持;
其次是预制菜的发展。预制菜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概念,但是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各地政府投资乏力的情况下,预制菜在政府、资本、企业合力共谋下,快速发展。但是资本的推动在一定程度被叫停,比如像趣店,但是作为地方政府的热情依然高涨,不断的圈定几千亩几千亩的土地建设预制菜加工基地,其中以广东肇庆、山东寿光为代表,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而传统餐饮企业也不断进入,像西贝莜面村、全聚德;互联网企业的京东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甚至传统制造企业像格力、老板电器、美的、海尔等也纷纷摇旗呐喊加入战场。
这本身是不是好事儿呢?我曾经提出过,当烟花散去,落下的可能更多的是一地烂尾楼,为什么这样说呢?预制菜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它需要时间的修正,因为它改变的是生活方式、是传统习俗,绝对不是上千亿几千亿能够改变的事情;在疫情的情况,有其特殊性,但是很多人、很多企业、很多地方政府将特殊性当成了普遍性,这对于未来而言将会是悲催的一件事情!
再次是2b供应链的整合。从2017年开始,快驴切入到生鲜食材供应链领域,中国食材供应链的发展高速递进,但是随着2019年的到来,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食材供应链板块的美菜、快驴、彩食鲜、望家欢、蜀海等都出现了低俗发展,甚至局地撤出的情况。
中国的生鲜食材供应链企业都有一个“西斯科”之梦,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否则只能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让自己成为“西斯科”,而不是“夕死可矣”,必须要子弹充足,彩食鲜要上市、美菜也要上市了,哪怕估值再低也不能等了,否则真的是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是前置仓与即时配的发展。前置仓板块现在只能下叮咚买菜和福建的朴朴超市了,最具代表性的每日优鲜在上市之后居然死掉了,叮咚买菜的日子也不好过,唯一就是雄踞一方的朴朴超市日子还不错,但是不要走出来,出来就是死路一条。
从前置仓模式进行延伸,即时配模式在资本和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下一路狂奔,尤其是美团、饿了吗和达达更是不断的高声呼喊,前置仓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什么就是东西少,但是万物即配的情况下是充分利用周边所有的库存可以充分减少这个问题;另外就是在疫情的当下以及宅经济、懒人经济的催生下,即时配热烈登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即配公司能赚钱的,像doodash、instcart、deliveroo,哪怕doodash上市都没用,instcart号称世界即配的鼻祖,估值在一年的时间里从350亿美金到240亿美金,随后又到了190亿美金,现在据说为了能够上市将自己的估值调到了150亿美金。
3、供应体系的问题
生鲜冷链的供应体系主要包括采购资源、物流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这里主要说的是上游采购资源、物流资源供应体系。
首先是食材采购资源出现了断裂。中国的食材供应体系主要还是以区域综合市场为主导,比如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市场等,在传统的菜农-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客户的五级流通体系中,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一点无论是哪种模式都绕不过这一点,因此造成了市场开则有货源,市场关则无货的情况。
疫情时好时坏,对于所有的生鲜食材、零售供应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从理论上讲,直接到产地进行采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现实的地广、农散、难出、无标准的现象是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单独解决的。
其次是冷链物流地产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在冷链物流地产领域,高标库仓与普通冷仓并行的格局依然存在,当前我国的常温高标仓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冷库的高价格决定了用户在使用高标冷库方面心存顾虑;另外就是东部与西部的供应、需求严重不足,西部地区已经出现大量冗余,而东部地区依然存在不足的现象;价格倒挂的现象已经出现,在中西部地区,各别城市、项目的冷库价格已经出现低于成本构造的情况;
再次是物流配送资源受现实影响所造成的停滞。运输和配送资源相对于物流地产的滞后性还要好一些,但是因为疫情所造成的阻隔、各地政策不一造成的疲惫、人员的属地化管理等,使得车辆停运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4、问题在哪里
以上商业模式现状、资源供应现状映射出行业资源在疫情影响下的高度不匹配性。
首先是需求出现绝对减少,甚至需求消失。饭馆关门、市民居家,导致消费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一点都使得采购需求降低、租库需求、运输需求都降低;社区团购行业性毁灭更是使得大面积租库、租车的需求一夜之间全没有了;前置仓的代表每日优鲜的倒逼又把生鲜板块推到了悬崖边。
其次是供应资源的延迟性导致供给出现冗余。在2019年、2020年生鲜火爆、社团火爆的时节,无论是仓库租赁还是车辆租赁都疯狂了,随后大肆建库买车,2021年,各地天女散花式的散点式爆发疫情,造成了一会开一会关,再加上政策对社区团购的打压,需求突然消失,然而供应的延迟性使得出现大量冗余,因此市场一片哀嚎,最可怕的是当初的甲方客户也出现了冗余,随后将这部分冗余量全部抛向市场,比如盒马在武汉的冷藏,至少5万平米,本来是自用,但是现在自用量急剧减少,随后向社会进行出租,这种甲方客户乙方化的现象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资源的极度不均衡,京东冷链也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其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所以社会冷链资源的痛苦会加剧!
最后是政策对市场的判断后滞性导致牛鞭效应的放大,加剧了供给冗余和需求降低的巨大鸿沟。政策方在2019年制定政策时需要走相应的流程,一直到2021年出台《十四五冷链发展规划》,随后在各地政府没有其他资产类投资时,对于冷库物流基地进行大量建设、补贴,造成了各地冷链物流地产看似红红火火,然而却为未来埋下了一个大坑,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这部分资源将会陆续入市,可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剧这种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性。
02
生鲜商业发展的未来
通过以上对于生鲜冷链现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虽然说现状很残酷,需求降低、模式多样、供应冗余,这种极度的不平衡不对等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存在,但是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1、从看重线上到看重线下。互联网巨头对于生鲜赛道的认识逐渐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在2018年,亚马逊就充分认识到生鲜门店的重要意义,以四百多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wholefood;而我国的爱鲜蜂更是在2016年就提出oto的门店即配模式,到了后来随着盒马入市、便利店加上线上的模式越来越多,都充分表明在生鲜领域单纯的线上模式不是一个更好的交付模式,而将目标逐渐向下转移;
2、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流。从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盒马鲜生一马当先,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然后到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传统商超和新零售的结合;物美与多点模式的结合,便利蜂也是多重尝试;而在食材、果蔬、预制菜、茶饮等领域都展开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3、新零售就是个噱头,全渠道将会成为趋势。未来的渠道将会慢慢淡化新零售概念,新零售也将不会成为一个所谓的赛道的名词,全渠道时代将会普及,无论是门店还是网络,无论是传统的网销还是当前的直播销售,所有的一切都会统一到“全渠道”的概念下!
4、回归商业本质。中国的生鲜零售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至少历经了10种模式的代际发展,我们一直都在组织形式上努力,而恰恰忘了商业本质。总是把各种模式描绘的花枝招展的,但恰恰忘了消费者最希望的“多快好省”的本质要求,虽然在营销上,我们总是通过高强度引流,总是激发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去消费,然而当补贴消失的时候,app也就被卸载了,社区团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因为生鲜领域是真正的刚性需求,是一日三餐、是长期行为,比价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苹果手机只有一个,但是好吃的苹果却有多个,而你有什么理由让我不买更便宜的
上一个:无车承运人与货运代理人之间有何关系?两者主要区别在哪
下一个:厉害了!顺丰1月首次单月营业收入突破百亿,量价齐升跑赢行业
佛山到泉州物流专线
主营:佛山到泉州物流公司,佛山到泉州物流专线,佛山到泉州货运公司,佛山到泉州冷链物流公司,佛山到泉州物流电话,佛山到泉州物流多少钱,佛山到泉州物流要几天
技术支持: